小米集團最新財報揭示了其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進展與挑戰。財報數據顯示,小米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在2024年全年實現了321億元的收入,這一業績來自于其首款車型SU7系列的強勁市場表現。
據統計,小米SU7系列汽車在2024年內共交付了136,854輛,平均每輛車的銷售價格達到了234,479元。這一數據不僅體現了小米汽車在市場上的快速滲透,也展示了其產品定位的成功。
然而,盡管收入數字亮眼,小米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財務狀況卻呈現出虧損狀態。該業務在2024年的毛利率為18.5%,經調整后的凈虧損達到了62億元。這意味著,小米每售出一臺汽車,就面臨著約4.53萬元的虧損。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SU7車型自2024年4月3日開始交付以來,僅用8個多月的時間就實現了超過13萬輛的交付量。這一速度在國內新勢力汽車品牌中名列前茅,彰顯了小米在電動汽車市場的強勁競爭力。
不僅如此,小米汽車還在去年11月13日實現了第10萬輛整車的下線,從投產到這一里程碑的達成僅用了230天,創造了國內新勢力汽車品牌量產車最快下線紀錄。這一成就不僅體現了小米汽車的生產效率,也為其未來的市場擴張奠定了堅實基礎。
對于小米汽車業務的虧損情況,小米集團高層表示,這是由于該業務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規模尚未達到盈利點。由于自建工廠、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等前期投入巨大,成本分攤導致目前出現虧損。但這一虧損狀況是電動汽車行業的普遍現象,隨著交付量的逐步增加,規模效應將逐漸顯現,虧損也將逐漸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