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針對中小學的人工智能教育兩大重要指南——2025年版的《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與《中小學生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旨在科學且規范地引導人工智能技術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應用。
指南中明確指出,學生嚴禁將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產出的內容作為作業或考試的答案,同時也對其在創造性任務中的過度依賴提出了警告。為了貼合不同學段學生的成長特點,指南提出了詳細的分級使用策略:小學階段學生應在成人指導下謹慎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以防影響思維能力的正常發展;初中階段則需強調邏輯分析能力的培養,并鼓勵學生對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進行多角度驗證;到了高中階段,則應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原理,并思考其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為了防止學生過度依賴人工智能而喪失自主思考能力,指南著重強調,教師應承擔起指導責任,提升學生的辨別能力和對人工智能內容的批判性分析技巧。同時,指南也明確指出,人工智能工具僅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無法替代師生間真實的互動與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地位。
在數據安全問題上,指南提出了嚴格要求,嚴禁學生輸入個人敏感信息,并建立了人工智能工具的準入機制。還將對相關技術服務提供商進行持續的監管,以確保學生的隱私安全和教育環境的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