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 | ITBEAR
2025年5月13日,京東集團交出了一份令市場振奮的一季度成績單:營收3011億元,同比增長15.8%,創下近三年最高增速,遠超行業平均增速的3.4倍。這一數據不僅標志著京東重回雙位數增長軌道,更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那個“高增長的京東”又回來了。
這份成績單的背后,離不開創始人劉強東的“一線坐鎮”。 據接近京東的人士透露,2024年一年,劉總給京東管理層做了1800人次的培訓,每周至少4天,給京東各個部門進行戰略設計、業務打法、團隊能力建設,甚至用戶體驗細節等直接指導,一度講得聲帶撕裂,聲音嘶啞。而今年3月正式上線的京東外賣業務,更是劉強東親自下場推動的典型案例:商家零傭金、騎手“五險一金”、用戶端“百億補貼”三板斧,短短兩個月便實現訂單量爆發式增長,甚至有用戶曬出“東哥親自送外賣”的社交平臺熱帖。

京東的復蘇絕非偶然。在電商行業普遍陷入“低價內卷”的背景下,京東選擇了一條差異化路徑:以供應鏈效率為矛,以商業向善為盾。帶電品類17.1%、日百品類14.9%的雙位數增長,第三方商家訂單量持續攀升,以及全球9國“海外包郵區”的擴展,無不印證著這套邏輯的有效性。當同行還在流量爭奪中焦頭爛額時,京東已悄然構建起從即時零售到跨境物流的生態協同網絡,而這或許才是其“反超周期”增長的核心密碼。
01
供應鏈深耕與生態協同的雙重爆發
核心業務護城河加固,帶電品類增速碾壓行業
盡管拼多多、抖音等平臺近年猛攻3C家電市場,但京東在帶電品類的優勢反而愈發穩固。一季度,該品類收入同比增長17.1%,商超品類更實現連續5個季度雙位數增長。這種“逆勢加固”的背后,是京東與品牌方建立的深度共生關系。以小米為例,雙方圍繞產品創新、營銷全域整合的合作,不僅帶動新品首發銷量破紀錄,更通過京東供應鏈實現了庫存周轉效率提升30%。
用戶增長與商家生態正向循環
季度活躍用戶數連續6個季度保持超20%增速,第三方商家訂單量同步雙位數增長,這組數據揭示了京東生態的健康度。區別于單純補貼拉新的策略,京東新品成長“百千億”計劃將在今年實現6萬款新品年銷售破百萬、6,000款新品年銷售破千萬、600款新品年銷售破億。“京創雙百計劃”將以構建全域內容生態為核心,在今年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助力10萬商家成交量同比增長超100%,將平臺流量轉化為商家可持續經營能力。

全球化戰略進入“精耕細作”階段
京東的全球化戰略正在進入“精耕細作”階段。一季度,京東在歐洲、東南亞等地的布局取得實質性突破,在歐洲市場,倫敦全品類零售品牌Joybuy試運營期間,依托京東供應鏈和物流能力,將配送時效壓縮至當日達,部分區域甚至實現“早上下單、晚上收貨”。波蘭華沙2號倉的投運,與已有倉庫形成協同網絡,幫助中國品牌進入歐洲市場的平均物流時效從5天縮短至48小時。在東南亞與澳洲,柬埔寨、澳大利亞站點開通全品類包郵后,京東全球售“海外包郵區”已覆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韓國等9個國家。在東南亞,京東產發管理的40個基礎設施項目,為中國出海企業降低25%的物流成本。
即時零售:重構“最后一公里”的效率天花板
如果說全球化是“遠攻”,那么即時零售就是京東“近守”的核心戰場。京東外賣業務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與現有零售業務深度綁定。一季度,京東在即時零售領域的動作密集且精準。在北京,七鮮超市的生鮮商品直接接入京東外賣系統,加速推進“1+N”模式在華北區域落地,年底前完成京津地區全覆蓋;在深圳,京東MALL門店的20萬種商品接入即時零售體系,消費者下單大家電也能實現“上午買、下午裝”。

這種“線下庫存線上化、配送網絡共享化”的模式,讓京東的實體業態成為即時零售的天然杠桿。京東用一季度數據證明,其“商品+物流+服務”的一體化能力,已構筑起競爭對手難以跨越的體驗壁壘。
02
不內卷≠沒效率≠沒利潤
當電商行業陷入“低價戰”的消耗時,京東卻用行動證明:不參與內卷不等于放棄效率,更不等于犧牲利潤。通過技術革新和生態協同,京東正在探索一條更可持續的增長路徑。
供應鏈省出真金白銀
京東的供應鏈能力已進化成“效率武器”。以家電品類為例,通過“廠商-區域倉-前置倉”三級智能網絡,京東將大家電平均配送時效壓縮到6小時,比行業平均快50%。通過與小米等品牌深度綁定產品研發和供應鏈協同,京東不僅讓新品首發效率躍升,更將庫存周轉優化到以小時計。這種能力已進化成可對外輸出的基礎設施:波蘭倉庫啟用智能調度系統后,中國品牌進入歐洲市場的物流時效從五天壓縮到兩天,連歐洲本土企業也開始接入京東的供應鏈網絡。

生態協同滾雪球
京東外賣的爆發絕非偶然。看似跨界的外賣業務,實則是京東生態的“效率放大器”。復用七鮮超市的即時倉儲、京東物流的末端配送,外賣訂單數據還能反向優化電商庫存配置。這種“倉配資源一盤棋”的模式,讓京東不用重復建設就能快速切入新賽道。更關鍵的是,商家零傭金政策和騎手“五險一金”保障,打破了行業“壓榨生態伙伴換增長”的潛規則,反而帶來商家入駐量和用戶復購率的雙提升。
拒絕零和博弈
當同行用克扣騎手社保、收取高傭金來維持低價時,京東選擇了更“笨”的玩法:給商家0傭金,給騎手交五險一金,還砸2000億采購出口轉內銷商品幫外貿企業轉型。這些動作看似增加成本,實際卻帶來意外回報——一季度第三方商家數量翻倍,大量騎手加入京東外賣,出口轉內銷商品上線首月銷量破10億。
03
從社會責任到增長引擎
京東的財報證明,社會責任不是成本,而是最穩健的增長投資。截至4月底,其體系員工總數超72萬人,其中一線員工占比達80%。當互聯網行業普遍裁員降本時,京東反而通過“百縣十萬人招募計劃”擴招保潔師、騎手等基層崗位。這種選擇背后,是一套將社會價值嵌入商業邏輯的戰略思考。 商業向善的本質,是把成本投入轉化為信任資產。

外賣“反內卷”
京東外賣的“三板斧”——商家零傭金、騎手五險一金、用戶百億補貼——直擊行業痛點。針對商家,京東外賣推出 “0 傭金 + 長期傭金不超 5%” 的政策,吸引了大量優質商家入駐。針對騎手,為全職騎手簽訂勞動合同、繳納五險一金,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成為外賣行業首個全面保障騎手權益的平臺。
技術普惠產業
京東的技術投入始終聚焦“降本增效”的社會價值。例如,物流AI解決方案入選工信部新型工業化案例,醫療大模型“京醫千詢”幫助偏遠地區醫院診斷效率提升40%。這種“技術-產業-民生”的正向循環,讓京東的1456億元研發投入擺脫了“燒錢”標簽,轉而成為長期競爭力的籌碼。
反哺實體經濟
京東的2,000億元出口轉內銷計劃,已吸引超1萬家企業進入采購洽談,預計為消費者提供超10萬款高性價比外貿商品。而“京創雙百計劃”通過零傭金政策,幫助10萬中小商家實現成交量翻倍。這種“不賺快錢”的策略,反而推動第三方商家訂單量連續多季度雙位數增長。
增長惠及員工
截至4月30日,京東體系人員總數超過72萬人。京東是行業最早為一線員工設立專屬節日的企業,今年已是“一線員工日”10周年,在快遞員等的基礎上又迎來了外賣騎手、家政保潔師和執業護士。京東一直用最大努力,為一線員工提供有尊嚴、體面的工作,讓他們日子過得更有希望,對未來充滿信心。
結語
“信任”與“效率”的雙重競賽術
京東的2025年一季度財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兩種選擇:一邊是“流量內卷”的短期狂歡,一邊是“信任效率”的長期實驗。而京東顯然選擇了后者。
值得關注的是,京東管理層在財報中反復強調的“生態共建”邏輯。無論是與小米等品牌深化戰略合作,還是通過“京創雙百計劃”賦能10萬商家,抑或是外賣業務中商家、騎手、消費者的三方共贏,京東正在證明一個反常識的結論:商業競爭的最高形態,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通過提升產業鏈整體效率創造增量價值。

京東集團CEO許冉所言或許能幫助我們理解這種戰略定力:“消費情緒提振,疊加京東供應鏈能力及用戶體驗的不斷優化,共同驅動了京東的業績表現。” 這句話恰如其分地解釋了京東的選擇——當行業忙于用補貼爭奪用戶時,京東選擇用供應鏈效率降低社會交易成本,用技術投入提升產業智能化水平,用員工保障夯實服務品質根基。
未來的商業競爭,注定是一場關于“信任”與“效率”的雙重競賽。京東用這份財報證明,當企業愿意為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創造價值時,增長便會成為水到渠成的結果。這或許才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穿越周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真正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