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北京日報》披露,美國國家科學院揭曉了本年度新增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單,共計120位科學家榮膺院士稱號,30位科學家被授予外籍院士榮譽。引人矚目的是,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的屠呦呦教授名列外籍院士之中。
屠呦呦教授不僅是首位在中國本土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科學家,更是首位摘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她于1930年12月30日在浙江寧波誕生,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專攻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學專業,并于1955年從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
屠呦呦的成就遠不止于此,2019年她還榮獲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該組織在公告中指出,屠呦呦因其在寄生蟲病領域的突出貢獻而獲獎。基于青蒿素的復合療法被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為首選抗瘧治療方案,這一方案已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使非洲地區的瘧疾致死率降低了66%,5歲以下兒童罹患瘧疾的死亡率更是下降了71%。
美國國家科學院,這一成立于1863年的私人非營利性機構,被視為美國科學、工程和醫學領域的頂尖組織。其成員囊括了眾多領域的杰出學者和專家,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和國家科學獎章獲得者。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無疑是美國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榮譽之一。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選舉,嚴格基于科學家在其領域內所展現出的卓越成就及其對整個領域的重要影響。這些院士都是在名譽和聲望上獲得高度認可的佼佼者。截至目前,美國國家科學院共有2662名院士和556名外籍院士。
在本次選舉中,有多位華人學者脫穎而出,除了屠呦呦教授外,還包括張復倫、張逸白、范汕洄、金海翎、林芳華、劉建國、劉軍、單舒鷗、沈康和周集中等,他們的當選無疑為華人科學界增添了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