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創新的前沿,一項關于微型機器人的突破性成果近日亮相國際舞臺。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及柔性電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張一慧教授團隊,成功研發出一款前所未有的小型無線陸空兩棲機器人,其尺寸之小、重量之輕,均刷新了世界紀錄。
這款微型機器人的長度僅為9厘米,重量更是輕至25克,但其功能卻不容小覷。它不僅能夠實現走、跑、跳、飛、爬等多種動作,還能在任何形態下保持穩定,這一特性使其在多個應用領域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機器智能》上發表,引起了廣泛關注。
在微型機器人的研發過程中,一個關鍵難題在于如何在小尺寸下實現連續形狀變化和構型鎖定。傳統的5厘米以下驅動器往往難以兼顧這兩方面需求,限制了多運動模式機器人的微型化和無線化發展。然而,張一慧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型微型驅動器,以其卓越的變形能力和鎖定能力,成功突破了這一瓶頸。
這種新型驅動器尺寸可達幾毫米級別,可作為“可變形外骨骼”,集成傳感器、電機等功能元器件,從而構建出復雜的機器人系統。在電控條件下,它能夠連續變形至任意狀態并保持形態不變,這是以往小尺寸驅動器所不具備的功能。正是憑借這一特性,組裝而成的微型陸空兩棲機器人能夠靈活實現奔跑和飛行等多種動作,地面運動速度最高可達每秒1.6米。
這款微型機器人的成功研發,不僅標志著我國在微型機器人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更為微型機器人的應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路徑。其小巧輕便、功能多樣的特點,使其在設備故障診斷與檢修、地質勘探、文物考察等多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未來,這款微型機器人有望成為人類探索未知、應對復雜或危險環境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