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通過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網信中國”發布了一項重要數據,揭示了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的發展現狀。數據截止至2025年3月31日,全國范圍內已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成功在國家網信辦完成備案。
在備案名單中,眾多知名企業的身影赫然在列。例如,蔚來控股有限公司推出的“蔚來大模型”、上海極氪藍色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的“KrGPT”,以及商湯科技有限公司的“商湯AI代碼生成模型”等,均順利通過備案,展現了這些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厚積累和創新能力。
對于那些通過API接口或其他技術手段直接調用已備案模型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或功能,地方網信辦也進行了相應的登記工作。據統計,共有159款此類應用或功能完成了登記手續。
在這些已登記的應用或功能中,不乏一些用戶耳熟能詳的名字。例如,小紅書的翻譯功能已經順利完成登記,為用戶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翻譯體驗。同時,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也有4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成功登記,包括小米AI搜索、小米瀏覽器AI、小米AI寫作以及小米社區AI助手,這些服務將進一步提升小米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戶體驗。
這一系列數據的公布,不僅展示了我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也反映了相關部門在規范行業秩序、保障用戶權益方面所做的努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在更多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