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海探索領域迎來了一項震撼人心的技術突破。一家名為Magellan Ltd的深海測繪公司,經過精心策劃與艱苦努力,成功揭示了泰坦尼克號殘骸的驚人細節,這一成果通過一組高清圖像向世人展示。
據悉,Magellan Ltd在2022年啟動了一項雄心勃勃的項目,他們在大西洋深處約3800米的位置,利用兩臺先進的遙控潛水器,進行了長達數月的深海探索。這兩臺潛水器不僅拍攝了多達71.5萬張高清照片,還收集了海量的3D掃描數據,總量高達16TB,相當于存儲了600萬本電子書的信息量。
這些詳盡的數據,經過專業團隊的精心處理與分析,最終轉化為一組組震撼人心的高清圖像。這些圖像不僅呈現了泰坦尼克號殘骸的全貌,還揭示了船體在沉沒過程中的諸多細節。例如,鍋爐房的金屬表面留下了深深的凹痕,船體上更是布滿了多個與A4紙大小相當的破洞。這些發現進一步證實了,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前的最后時刻,部分船載設備仍在頑強地運轉。
對于這一成果,曾親自探訪過泰坦尼克號殘骸的專家帕克斯·斯蒂芬森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表示,傳統的潛水器觀測方式猶如盲人摸象,而Magellan Ltd的數字模型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景式視角,讓科學家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艘沉船的過去。通過掃描圖像,可以清晰地看到部分鍋爐在沉沒時仍處于工作狀態,而船體上的破洞則揭示了海水迅速涌入、加速沉沒的悲慘過程。
掃描結果還揭示了一個令人動容的細節:一個閥門在沉沒過程中始終處于開啟狀態。這意味著,在災難發生的那一刻,以工程師Joseph Bell為首的團隊仍在堅持向鍋爐添煤,以維持電力供應,為乘客爭取寶貴的逃生時間。這一發現與幸存者的回憶相吻合,也進一步印證了船員們在災難面前的英勇與無畏。
在深入研究這些高清圖像后,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的碰撞并非如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是一次直接的猛烈撞擊,而是一次輕微的擦碰。然而,正是這次擦碰在船體狹窄區域留下了多個小孔,這些小孔雖然不大,卻足以讓海水緩慢但持續地涌入隔艙。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隔艙逐漸被海水淹沒,最終導致了船體的不堪重負而沉沒。紐卡斯爾大學的船舶工程師Simon Benson對此進行了詳細解釋,他強調,水流通過這些小孔逐漸積累的力量,最終壓垮了泰坦尼克號這一龐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