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編輯在成都試駕了新推出的比亞迪漢DM-i,那是一臺有著不錯實力的車型。而在一周之后,我已經馬不停蹄的來到了重慶,漢DM-i的兄弟車型――新款漢EV已經在等我了。新車升級、調整了哪些部分?之前長測發現的一些遺憾都有解決嗎?

■ 外觀細節調整
編輯此次試駕的是2022款 EV 創世版 715KM前驅旗艦型(以下簡稱漢EV),指導價為28.75萬元,我們首先還是來看看新車外觀部分的變化。對于一臺非換代車型而言,想要做到天翻地覆的變化,那自然是不現實的,但設計師通過對車身包圍等一些細節進行“動刀”依舊讓新車在視覺效果方面得到了提升。只可惜新車依舊保留了之前被吐槽的前大燈藍色裝飾條(老款車型/普通版EV車型,以下同理),如果能取消或者降低飽和度的話,那整體視覺效果還會更協調一些。



新車前包圍造型變化非常明顯,整個線條很流暢,并加入了更多的黑色高亮飾條進行點綴,減少了鍍鉻材質的使用,老款車型需優化的細節都得到了調整,值得肯定。另外,其左右兩側設計相比DM-i車型更低調,個人覺得反而更和諧。



新款漢EV長寬高分別為4995×1910×1495mm,軸距則是2920mm,相比老款車型變化不大,僅長度或許是因為造型變化的緣故略有增加。另外,新車新的側裙等設計也帶來了一些新鮮感。新設計的車尾我們在漢DM-i車型上已經感受到了,最明顯的變化便是全新樣式的貫穿式尾燈,內部結構在點亮后極具辨識度,頗有點中國結的感覺。


新款車型環抱式的內飾設計,搭配各種材質以及不錯的做工,整體質感、豪華氣息營造得令人滿意。當然,這與其外觀那般運動、時尚的感覺有一定的跳躍感,風格變化較大。新款漢EV車型同樣采用了新布局的多功能方向盤,車道保持輔助和自適應巡航功能的按鍵進行了調整,操作更便捷。




此外,全新的一體式運動座椅也出現在了新車上,多媒體系統自然是最新的Dilink 4.0(5G)智能網聯系統,功能性、易用性以及系統運行的流暢程度都無需擔心,其它配置部分也是做到了集大成,新增了抬頭顯示功能。
■ 增大電池容量
新款漢EV依舊是提供兩驅版本和四驅版本車型供消費者選擇,系統綜合最大功率為180kW(兩驅)/380kW(四驅)。此外,由于電池容量提升至85.4kWh,所以兩者CLTC續航里程分別為715km和610km。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老款車型官方純電續航里程是605km(兩驅)和550km(四驅),但那是NEDC工況下的數據,并不能與新款車型CLTC續航里程直接進行對比。

作為一臺純電動車型,漢EV動態方面自然是有著包括動力響應快、動力輸出直白、靜謐性出色在內的諸多特點。當然,您或許會覺得編輯還漏掉了“加速快”這一特點,但編輯想說的是,我們今天試駕的這臺漢EV是兩驅版本,也就是單電機車型,所以它的0-100km/h絕對加速能力(官方數據為7.9秒)對于一臺電動車來說,并不出眾,反倒是在行駛過程中的中途加速表現更搶眼,直白的動力輸出+快速的動力響應讓其難逢對手,日常駕駛超車非常有信心。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我們日常駕駛對動力的需求更多的是體現在急加速超車以及起步這兩種狀態下,也就是動力響應和80km/h以下加速,0-100km/h加速或者極速等數值并沒有太多實際意義,至少在城區駕駛時難以提現。所以編輯個人認為,即使這臺漢EV 0-100km/h加速時間已經需要接近8秒,但這并不代表它的動力“弱”,它仍然可以勝任日常市區使用,且游刃有余,這一理論也適用于其它電動車。

漢EV線性的動力輸出對于許多初次駕駛電動車的朋友來說,無疑是非常友好,不用擔心被“秀肌肉”式的動力輸出弄得驚慌失措。至于動能回收力度,如果車上有乘客或者想要一個更舒適的乘坐感受,編輯建議選擇標準模式,此時減速度自然、均勻,不會有明顯的拖拽感。稍顯遺憾的是,新車制動力的釋放還有提升的空間。

另外,新車靜謐性部分的表現做得頗為出色,畢竟發動機需要工作的漢DM-i車型的表現就已經可圈可點了,沒有發動機的漢EV自然是更勝一籌。硬件上它還有著多層隔音玻璃等部件提供幫助,中/低速狀態的靜音效果令人滿意。

不錯的靜謐性搭配舒適性取向的懸架設定,那就是YYDS。新車懸架對路面顛簸的處理挺出色的,底盤給人的感覺厚重,有著一定的高級感。即使遇到起伏較大的道路,車輪也能緊貼路面。不得不說,漢EV的懸架在舒適性方面配得上一個較高的分數,在同級別車型中有著一定的優勢。

至于駕駛輔助系統,我們這臺試駕車配備了并線輔助、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輔助以及主動剎車等功能。編輯體驗之后感覺和老款長測車的表現幾乎沒有區別,開啟車道保持輔助之后,依舊是無法保持居中的狀態,撞線的方式高級感不夠。
編輯總結:

新款漢EV的變化主要集中在兩部分。一是設計,新車通過對前/后包圍、尾燈等局部造型的調整,帶來了一定的新鮮感。同時,諸如方向盤多功能按鍵排列等之前老款車型上不足的設計也得到了優化,這點值得肯定。另一部分自然是配置,新車新增了抬頭顯示功能、提升了電池容量。至于駕駛感受,還是熟悉的“配方”。稍顯遺憾的是,諸如前大燈設計、車道保持輔助、剎車腳感等部分依舊還待優化。(圖/文/攝 汽車之家 周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