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AG600“鯤龍”水陸兩棲飛機迎來了批生產首架機的重大里程碑,成功在廣東珠海完成了生產試飛,標志著該機型已滿足出廠標準,即將步入實際應用的嶄新階段。
5月18日清晨7時13分,伴隨著引擎的轟鳴,AG600-1101架機從珠海金灣機場騰空而起,開始了這場意義非凡的飛行之旅。試飛機組在飛行過程中,圓滿完成了12噸投水驗證任務,整個飛行歷時約17分鐘,飛機表現平穩,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預期,展現了出色的操縱性能和系統穩定性。
此次試飛的圓滿成功,不僅是對AG600飛機制造質量的有力證明,更是其獲得生產許可證(PC)的重要一步。據相關專家介紹,飛機在試飛中的表現完全符合型號設計要求,實物狀態滿足構型標準,這標志著AG600飛機在邁向規模化生產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AG600“鯤龍”作為我國專為應急救援和自然災害防治體系打造的重大航空裝備,其獨特的水陸兩棲能力在全球同類飛機中獨樹一幟。該機型最大起飛重量可達60噸,不僅能夠執行森林滅火等緊急任務,還可攜帶12噸水進行高效滅火,同時,其最小平飛速度每小時220公里和最大實用航程4500公里的性能,使其在執行物資運輸、通信中繼等多種任務時游刃有余。
回顧AG600的研發歷程,從2012年啟動型號合格證(TC)申請,到2016年完成總裝下線,再到2017年實現陸上首飛、2018年完成水上首飛、2020年實現海上首飛,每一步都凝聚著科研人員的智慧和汗水。特別是在2023年6月,AG600具備了滅火任務執行能力,為后續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而在2024年7月獲得首個型號檢查核準書后,2025年2月,該機型全面完成了審定試飛,為最終的批量生產鋪平了道路。
AG600的成功研發,不僅標志著我國在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更建立了完整的設計、制造、系統配套、試驗試飛和保障服務體系。這一過程中,我國掌握了自主研發此類飛機的核心技術和工業能力,為民機產業在大型特種用途飛機領域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