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近日在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據相關報道,廣東省新聞辦聯合省教育廳,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正式揭曉了旨在推動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學落地的“兩素養1綱要”方案,為全省的中小學教育明確了新的教學導向。
該方案的具體實施細節頗具針對性:對于小學低年級(1-4年級),每學年的人工智能教育課程將不少于6課時;小學高年級(5-6年級)則提升至每學年不少于10課時。進入初中階段,7-8年級的學生將保證每兩周至少接受1課時的相關教育。高中階段的學生,在信息科技和通用技術等必修課程的基礎上,也將在高一或高二期間,保證每兩周至少1課時的學習。
“兩素養1綱要”方案中的“兩素養”分別指的是《廣東省中小學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框架(試行)》和《廣東省中小學學生人工智能素養框架(試行)》,這兩個框架為教師和學生分別設定了明確的素養標準。而“1綱要”則是《廣東省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它為課程的開設提供了指導和依據。廣東省還在緊鑼密鼓地制定AI工具與國家平臺融合應用的相關指南。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也在此領域有所動作。據報道,從2025年秋季學期起,北京市的中小學校將全面開展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每學年的課時不少于8課時,這一舉措旨在實現人工智能教育的全面普及。
廣東省和北京市的這些舉措,無疑為我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推廣樹立了榜樣,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