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數字氣象分論壇上,中國氣象局揭曉了一項全球首創的科技突破——空間天氣鏈式基礎大模型“風宇”。這一創新成果由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攜手南昌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研發,標志著空間天氣預測技術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智能化時代。
“風宇”大模型的問世,旨在應對未來深空探索與軌道安全保障的迫切需求。它成功突破了傳統數值模型在算力消耗與實時響應上的局限,實現了從監測、建模到預警的全鏈路智能化升級。這一技術革新,不僅為復雜空間天氣系統的智能預報提供了全新路徑,更在算力與響應速度上取得了顯著進步。
在設計理念上,“風宇”大模型獨樹一幟,將衛星真實觀測數據與自主研發的全鏈式空間天氣數值模式數據相結合,構建了互為補充、相互驗證的數據體系。在此堅實基礎上,該模型創新性地采用了鏈式訓練結構,針對太陽風、磁層和電離層分別建模,并通過耦合優化機制,實現了多區域、多尺度間的信息交互與動態響應模擬。這一設計,不僅真實再現了太陽風對地球周圍環境的影響,還精準描繪了磁場與電離層間復雜的相互作用,從而提升了對空間天氣演化過程的理解與預測能力。
“風宇”大模型在人工智能與地球系統科學機理的深度耦合方面同樣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長達一年的預測性能測試中,該模型在太陽風、磁層和電離層各區域的24小時短臨預測能力上表現卓越。特別是在近兩年發生的大磁暴事件中,“風宇”的電離層預測能力尤為突出,對全球電子密度總含量的預測誤差控制在10%以內,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風宇”大模型的應用前景廣闊,它在保障衛星通信與導航系統穩定運行、優化航天器軌道管理與空間任務安全、提高電力與基礎設施防護能力、提升航空與極地航行安全水平等方面,均展現出巨大的潛力與價值。這一創新成果,無疑將為我國的空間天氣監測與預警工作注入強大的科技動力。
“風宇”大模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目前,該模型已申請了11項發明專利,其中4項已獲得授權。同時,其研發成果還榮獲了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佳原生開發者”獎,這充分彰顯了“風宇”大模型在科技創新與實際應用方面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