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近期宣布了一項重要進展,其低空飛行器風洞試驗平臺動力段的建設工作已于5月7日圓滿結束,并成功開啟了首輪抗風性測試服務的試運營階段。
該平臺專注于對UniDroneE900多旋翼無人機和UniVTOL V2200復合翼飛機進行測試,在模擬的7級風環境(風速范圍在13.9至17.1米/秒)下,對各種風況,包括持續風、陣風及切向風等場景下的抗風性能進行了全面評估。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致力于低空飛行器氣動性能研究的專業試驗設施,該平臺的啟用象征著區域內低空經濟產業鏈在關鍵技術研發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項目負責人透露:“本次測試充分展現了平臺對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強大支撐作用。未來,該平臺將聚焦于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無人機物流、飛行汽車等前沿新興產業提供服務,有力推動相關技術的商業化應用進程。”據悉,整個平臺的建設預計將于2025年第二季度全面竣工,第三季度將正式步入全面運營階段。
該風洞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4.5米量級的風洞,同時也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生產型風洞,有效彌補了區域在低空飛行器氣動性能驗證方面的能力缺口。
該平臺主要針對低空飛行器產品的研發需求,提供專業化的試驗測試服務。其閉口試驗段尺寸達到10米×4.5米×3.5米(長×寬×高),風速調節范圍在5米/秒至50米/秒之間;風墻試驗段尺寸為8米×6米(寬×高),風墻風場完全滿足7級風環境下各種風況的測試標準。
該平臺集成了風洞與風墻的雙重優勢,能夠開展多項關鍵技術研究,包括多旋翼氣動干擾與性能優化、分布式動力系統對氣動特性的影響分析、過渡態非定常非線性氣動力特性研究、多參數多模態耦合氣動問題探討,以及整機在復雜風場下的抗風性能測試等。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該平臺將重點攻克無人機抗風失穩閾值判定、eVTOL傾轉機構氣動耦合效應評估、飛行汽車地面效應干擾分析等業內難題。